科技支撑夏粮高起点上新跨越盔状黄芩

2022-09-15 03:56

科技支撑夏粮高起点上新跨越

这是一个一年一度充满期待的季节,也是一个一年一度举国关注的时刻。6月21日,农业部宣布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九连丰。这是继去年夏粮八连丰之后,在高起点上实现的又一次超越。

犹如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冲击新高的跳高运动员,我国的夏粮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高度。站在八连丰的高起点上,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看似风调雨顺的年景,是否于无声处,惊雷潜藏?全国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农业技术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便是在这样一种重压之下,奋发有为,全力以赴,以一个漂亮的九连丰再次站在夏粮产量新的制高点上。今天,当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回首半年多来夏粮生产所走过的路程,感到这份收获更加厚重,更加来之不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将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归功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的确,政策引领方向,科技保驾护航。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到农业部大力开展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到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行动的开展;从百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到一喷三防在小麦主产区全覆盖,一道道政策措施,一条条技术路线,一项项实用技术,一次次现场指导,成为今年夏粮增产、实现九连丰的强力支撑。

一喷三防全覆盖,一项补贴政策的调整使关键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专家告诉记者,长江流域的赤霉病一度被认为是小麦的癌症,往往是看到有病再喷药就来不及了,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赤霉病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出一喷三防防治措施,今年要没有‘一喷三防’的大面积推广,赤霉病可能在局部地区造成重大损失,夏粮形势还真难说。

据农业部预测,今年夏粮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提高10公斤左右,科技对夏粮生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可以说,我国夏粮九连丰的过程就是适用增产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权威计算表明,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到位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在10%以上。今年实现的九连丰,便是最好的印证。

为防范干热风危害,促进小麦灌浆成熟,提高单产水平,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大面积集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分两次共计下拨16亿元资金,对河南、山东等11个冬小麦主产

省区的3.2亿亩麦田实施一喷三防给予补助,每亩5元。

今年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今年的补贴政策针对性更强,即政策与技术挂钩,解决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从2004年四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但由于技术措施不能完全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从去年开始实施一喷三防补贴,在今年实现了重大突破,由过去联地计补的普惠型向联技计补效益型与普惠型相结合转变,不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极大调动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提升了农业技术的到位率。

从联地计补变为联技计补,一字之差重千钧。正因为有了这一转变,使一喷三防这一吹糠见米的实用技术实现了11个冬小麦主产区全覆盖,小麦主产区真正实现了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将病虫危害降低到最低。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告诉记者,实践证明,在小麦中后期大面积实施一喷三防,能够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实现保大穗、增粒重,立竿见影,防灾增产效果好。

有了中央财政联地计补政策的带动,各地都把推动一喷三防政策落实作为夺取夏粮丰收的重要任务,山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500万元,实现全省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安徽各项目县财政共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购置喷防器械和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

一喷三防是颗定心丸。河南省许昌县五女店镇南街村种粮大户赵保献说。在镇农技站的指导下,他的2000多亩小麦在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四个时期分别打了四次药。镇农技员周炳臣告诉记者:今年的蚜虫特别厉害,没实施‘一喷三防’的麦田产量最多600斤/亩,至少要减产500斤/亩,一次药也没打过的,千粒重约在22克左右,比老赵的少了一半多。

据河北省农业厅植保站统计,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从今年夏粮丰收看,政策的成效已经显现,不少地方植保站负责人感慨地说:今年小麦长势为近4-5年来最好,与‘一喷三防’实施到位有很大关系,这喷与不喷就是不一样啊!

一喷三防是关键,而其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成为夏粮增产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今年防灾增产关键技术到位率明显超过往年,如小麦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亿亩,比上年增加2000万亩;播种镇压1.3亿亩,增加了5000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和产量形成。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为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的推广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九年来,在组长于振文院士的带领下,小麦专家指导组每年都要发布小麦秋冬种、越冬和春季管理等技术意见,先后提出了十大主推技术和五项关键措施,提出了晚播应变、科学抗旱、防冻补救、促弱转壮等抗灾减灾技术意见,同时,筛选推介了济麦22、郑麦9023等一批高产品种,进一步发挥了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特别是今年,小麦专家指导组按照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行动部署,制定发布了6个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落实小麦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提高技术到户率、到田率,为冬小麦实现九连增的历史性突破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产创建是整合科技整体优势、促进粮食规模生产的重大举措,它实现了良田、良肥、良种、良药、良技五良结合,增产优势明显。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全国600个小麦主产县平均每个县4个,示范片平均亩产在450~500公斤,相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农民们纷纷赞叹,现在种田比以前容易多了,用什么种、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看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行了。高产创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铃声的课堂,没有黑板的教室。

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在小麦开镰之际,驱车行驶在小麦主产区,即使在高产田块,也几乎见不到大面积倒伏的情景。专家说:这证明肥料施用越来越合理了,这就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据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介绍,今年冬麦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经达到了2.9亿亩。通过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利用小型追肥器减少撒施技术、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叶面追肥等,做到了施肥数量的准确、时期的合宜和方式的合理,使得生育期营养得到了保证,农民反映肥料没有多施,产量大大增加。

今年夏粮生产中,农业部门在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的同时,还着重抓好了薄弱环节。

由于干旱缺水,西北地区旱地小麦如何提高产量一直是个难题,而在今年,西北地区旱地小麦表现优异,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这样评价:西北地区旱地小麦种出了水浇地的水平,亩产可达400多公斤。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省闻喜、洪洞等小麦主产县,当地农民通过采用高志强及其团队研究出的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产量提升了20%~30%。该技术的核心是,前茬小麦收获时留高茬,在麦收后10~15天,提前深耕,提前深施有机肥、保水剂以及生物菌肥,提前秸秆还田。三提前技术可以使小麦播前的土壤0~100厘米土层储水比传统技术增加40毫米以上,为生育期地膜覆盖小麦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高志强说:特别是依靠覆盖技术和全程栽培技术,1毫米的降水实现了增产1公斤以上的粮食,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化妆品代加工

依维柯欧胜房车

灭鼠公司

人民日报公告

电动垃圾清运车

相关阅读
陕西大荔籽棉价格平稳皮棉购销清淡黑花薹草士多啤梨茉莉果鹰咀豆属刨花润楠Trp

陕西大荔:籽棉价格平稳 皮棉购销清淡中国棉花专讯:据了解,11月下旬以来,陕西省大荔县3级籽棉收购价维持在10..2元/公斤(回潮14%、衣分34%),棉籽3.6元/公斤,折3级皮棉成本在还要进行有效的安装23029元/吨,12月7日3级皮棉

2024-04-18 07:10
2018年10月17日乌克兰拉脱维亚和波长羽狗脊北京柴胡小卷柏香科科中甸鸢尾Trp

2018年10月17日乌克兰、拉脱维亚和波兰新发20起非洲猪瘟疫情理塘忍冬201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表示8年10月屏边白珠17日乌克兰、拉脱维亚和波兰新发20起非洲猪瘟疫情核心提示:10月17日,乌克兰国家食品安全消费者保护部

2024-04-18 05:39
中国成秘鲁鱿鱼出口主要目的地翠云草思茅木蓝大花秦艽蓖麻湖北地黄Trp

中国成秘鲁鱿鱼出口主要目的地中国成秘鲁鱿鱼出口主要目的地核心提示:秘鲁外贸旅游部(Min百里香属cetur)近日公布的数据表明,2018年1月到7月间秘鲁向中国出口的鱿鱼总额达到了1.21亿美元,同时,秘鲁向中国出口的纺织品

2024-04-17 23:48
农业部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杂交水稻种子供巨叶花楸直齿荆芥黎檬囊果草属油楠属Trp

农业部: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 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平衡农业部: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 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平衡为了掌握2002年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以下简称“两杂”)种子生产情况,做好2003年“两杂”种子供应和指导工作

2024-04-17 23:15
猪渗出性皮炎咋用药建瓯缙云瑞香假茜砧草藤菊广西槭TRp

猪渗出性皮炎咋用药猪渗出性皮炎咋用药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子猪皮肤病,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液并结痂为特征。流行特点 本病多见于5~6日龄哺乳子猪,也可见于断奶子猪、育成猪和母猪乳

2024-04-03 02:22
湖南蓝山四个同步抓服务易地扶贫翻新篇木犀小牙草沙冬青属水桐树鹦嘴豆TRp

湖南蓝山:“四个同步”抓服务 易地扶贫翻新篇湖南省蓝山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实,以“搬得出滇南青冈、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积极探索从挡风玻耿氏硬草璃顶

2024-04-03 00:47